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Day 45: 原子時

關於度量衡單位的製訂, 我們很多時都會 take it for granted, 但只要略加一點好奇心, 探索一下來源, 保證大開眼界.

就以時間為例, 大家都會知道甚麼是年月日時分秒, 前三者都是與天文星體有直接關係, 離不開太陽地球和月亮, 但時分秒的製訂就相對複雜, 也是多重文明結晶出來的成果. 首先從古埃及就把晝夜分別劃開12時區, 成了現在24小時的雛型, 而巴比倫人則慣常以60進制換算, 在這樣的細分下, 一小時劃成60分, 1分又劃成60秒, 所以一秒大概就是86,400分之一個平太陽日. 但是在沒有測量時間的儀器下這只為空泛的概念, 直至擺鐘的發明才把秒的時距量度下來.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 經過反覆的改進, 科學家現在利用極穩定的化學元素作為測量時間的工具, 簡單來說就是以鹼金屬銫-133(Cesium, Cs, 圖) 內部產生的共震頻率作基準, 1秒就是經過了9,192,631,770次這樣的周期, 單從數值聽起來也有夠嚇人, 對應的儀器則稱作原子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