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Day 29: 手風琴

昨晚偕女友觀看了香港電影節哥倫比亞電影"唱風的歌"(The wind journeys), 是關於一名手風琴司千里迢迢從哥倫比亞蘇克雷省遠赴瓜希拉省, 銳意把手風琴還予他老師的故事. 同樣名為蘇克雷(Sucre), 大家切勿把蘇克雷省與玻利維亞行政首都混淆. 全片拍攝手法文藝, 帶有大量象徵主義, 能感同身受者則因人而異. 不過當作南美郊地風情畫也不錯說.

在香港, 習手風琴(Accordion)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一般認識也不深入. 手風琴主要劃分兩類, 為鋼琴式手風琴和鈕扣式手風琴(在唱風的歌出現的一種, 亦作巴揚手風琴, 如圖), 其不同在於右手手制, 顧名思義鋼琴式手風琴右制為鋼琴鍵盤, 鈕扣式手風琴則為按鈕. 其他部分還有負責彈奏和弦的左手手制, 可伸縮控制氣壓的琴箱(bellow), 發聲的簧片(reed), 以及保持平衡的肩帶(strap). 伸縮琴箱(吹風器)改變氣流震動簧片, 為手風琴的基本發聲原理.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手風琴過份dominant的聲音, 坊間就流傳了很多關於手風琴的笑話, 本人較喜愛的一句是 "the definition of a gentleman is somebody who know how to play the accordion but he doesn't", 甚具諷刺意味.

由於人肺量有限, 吹風器在音樂的用途相當廣泛, 包括風笛和管風琴等. 音樂以外的應用則落在治金術上, 利用吹風器推送更多空氣加速燃燒過程, 提供足夠熱量作提煉和焊接金屬. 而早在東漢年代, 發明家杜詩所研製的水力鼓風機, 已採用這種原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